幼兒口腔保健

華杏編輯部 整理

 

  媽媽在懷孕6週時,腹中的寶寶牙齒已經開始發育了。寶寶出生時牙齦內已經有乳牙牙冠,直到6個月大乳牙才會逐漸萌發,大約在6歲時我們便會看到孩子開始換牙。

 

一、乳牙的萌發

  乳牙的萌發與遺傳有關,和營養及鈣質攝取沒有關係;每個孩子乳牙生長的時間不一定,不過平均約在6個月時乳牙開始生長。乳牙的萌發順序如下(圖一):

圖一 乳牙生長順序

 

二、長牙的徵象

  有些寶寶長牙時不會有異常情況,有些則有牙齦疼痛、較會流口水、喜歡咬東西、長牙的臉頰呈現紅色。但是長牙時不會導致發燒、腹瀉、紅疹等現象,如果出現此現象仍需請教醫師。假如孩子長牙時有不舒服的情況,爸爸媽媽可以多安撫擁抱孩子,並且轉移他的注意力,或是提供較硬且可以咬的東西(例如固齒器)按摩牙齦,另外將蔬果切成大塊或是長條狀給孩子磨磨牙齦也是不錯的方法,但注意蔬果切丁的大小以避免噎到。

 

三、恆牙的萌發

  恆牙的萌發也是因人而異,受遺傳影響,有些孩子提早到4歲就換牙,也有延後到8歲,平均換牙的時間為6歲。恆牙除了取代掉落的乳牙外,也由乳臼齒後面的牙齦開始萌出添長,順序如下(圖二):

圖二 恆牙生長順序

 

四、齲齒

  健康的牙齒不僅有助於食物的攝取、營養的均衡,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,擁有一口整齊完整的牙,也助於學習正確發音,並且對孩子外在美觀建立自信心。近年來,口腔衛生保健成為全世界各國公共衛生關注的焦點,我國也不例外,但齲齒仍然是臺灣兒童最常見的口腔疾病。

  齲齒是由口腔內的細菌產生酸所造成,這些酸會引起牙齒的基本結構──磷酸化合物及鈣流失。人體的唾液和口腔裡有許多保護因子可以抑制脫鈣的現象,並有助於磷酸化合物及鈣的吸收,但是當保護因子無法防止磷酸化合物及鈣流失時,便會產生齲齒的現象。

  當醣類食物長時間受到產酸細菌將其分解為酸,便容易使牙齒受到酸化作用產生齲齒的現象,而咬合不正的牙齒或是凹凸不平的臼齒,也是最容易殘留食物產生細菌的地方。

 

五、預防齲齒的相關策略

 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調查,國內5~6歲幼兒乳牙齲齒率於1995~1996年為89.38%,2006年為73.65%,2011年為79.32%,雖然2006年較1995~1996年有顯著減少,但2011年又有些微提高,仍然需要家長與照顧者共同努力。

  在改善口腔衛生、降低兒童齲齒率,國民健康局推動的相關策略如下:

(一)提供幼兒一般口腔篩檢

  「一般口腔篩檢」是7歲以下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的項目,醫師在執行兒童健檢時,同時進行「一般口腔篩檢」。

(二)補助兒童牙齒塗氟與口腔保健

  過去已補助5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可接受一次牙醫師進行牙齒塗氟、詳細口腔檢查以及口腔衛生教育,希望養成家長定期帶兒童看牙醫、學習口腔保健、預防蛀牙的習慣。然而,多數父母仍只習慣等到孩子牙痛才帶去看牙醫師,忽略此項預防保健資源,利用率僅約兩成,非常可惜。國民健康局呼籲家長應好好利用此項服務!

(三)提高塗氟服務之利用率

  國民健康局表示,2012年起開放受理「社區巡迴塗氟服務」,牙醫師可向衛生局申請,到幼兒園為兒童提供服務。此外,為加強提醒父母或兒童照顧者,養成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就醫習慣,在兒童健康手冊內,列有請醫師轉介至牙醫師執行塗氟服務之提醒,並將加列給予父母勾填是否完成每半年塗氟之欄位,以及加重有關幼兒口腔保健之相關衛教資訊。

(四)塗氟服務由5歲延長到6歲

  規劃將塗氟服務之年齡上限,由5歲延長到6歲上學為止,讓學齡前口腔保健與校園口腔保健可以「無縫銜接」。每位兒童最多可增加2次塗氟機會。

(五)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計畫

  國民健康局與牙醫師公會共同推動國小含氟漱口水計畫(可降低齲齒率達26%),提供國小學童每週一次含氟水漱口,以預防學童蛀牙。

(六)健康促進校園與潔牙教育推廣

  國民健康局結合教育部共同推動兒童口腔保健工作,於幼兒園、國中小學推廣餐後潔牙;並結合「健康促進學校」計畫,於各校推行口腔保健宣導、潔牙比賽;以及於國小1、4年級健康檢查中亦提供口腔檢查。

(七)山地、離島、身障、中低收入之學童臼齒窩溝封填

  提供山地原住民族、離島地區及身心障礙之國小1~2年級學童、非山地原住民族地區之國小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1~2年級學童臼齒窩溝封填(可降低齲齒率達48%)。

 

六、口腔保健

  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母親在懷孕時鈣質攝取量太低,或營養不良、感染疾病,以及嬰兒本身是早產兒、低體重兒,孩子出生後都容易罹患齲齒。懷孕期間服用藥物如四環黴素類,也會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牙齒健康,因此母親懷孕時期的生理狀況及鈣質吸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多攝取含鈣、磷的食物如牛奶、豆漿,以強化牙齒功能;讓孩子多吃蔬果可中和口中酸性預防齲齒;少食用黏滯性高、精緻含糖的食物,如糖果、糕餅等。

  正確的口腔保健也相當重要,包含有:

(一)刷牙習慣

  嬰幼兒出生到乳牙萌發時,在餵食或洗澡時照顧者可以手指捲紗布,以溫開水沾溼後輕拭舌頭、牙齦上的食物殘渣。2~3歲可以開始教他們獨立刷牙,但父母仍然要協助孩子是否確實完成潔牙。

(二)牙刷的選擇

  選擇軟刷毛且刷毛直立不要太密,刷頭根據孩子口腔大小適當選擇,以蓋滿2~3顆牙為原則。有好握的握柄,正確握法是握柄保持水平,大拇指朝上握住握柄,像是比「讚」的手勢。牙刷放在乾淨通風處,每3個月更換一次。

(三)刷牙時間

  刷牙333口訣:「3」餐飯後及睡前,飯後「3」分鐘內刷牙,每次刷牙至少「3」分鐘。讓孩子養成每天至少刷3次牙(早、中、睡前)的習慣。

(四)正確的刷牙方式

  清潔牙齒的時候,依上、下與左、中、右將口腔劃分成6個單位,並採用「ㄇ」字形的順序刷牙。幼兒期因乳牙形狀較矮胖且幼兒手部精細動作尚未成熟,因此採左右橫刷法,除了清潔牙齒的表面、內側,咬合處也是不容忽略的地方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幫小朋友刷牙需要控制好力道,避免過度用力造成不舒服,導致孩子日後抗拒刷牙。

(五)氟化物的使用

  塗氟有以下優點:

1.氟化物能抑制轉糖鏈球菌的活動,降低形成蛀牙的細菌活性。

2.氟化物能促進被酸性物質侵蝕的牙齒表面修復再鈣化。

3.可以與琺瑯質形成較抗酸蝕的氟化琺瑯質。

  目前政府補助5歲以下的幼兒每半年可以接受塗氟一次,父母千萬別忘記這項福利!除了到醫療院所進行專業的潔牙及塗氟,選用含氟牙膏也能使牙齒天天接受氟化物的保護,而平日也可以從食物補充氟化物,像是魚、蝦、蛤蜊等海鮮類或茶葉,都可以增進牙齒的健康。

(六)溝隙封填劑的使用

  臼齒咬合面上的裂溝,可以塗上溝隙封填劑預防齲齒。2~3歲乳臼齒長出後,施行臼齒溝隙封填通常可維持2~3年左右。

(七)口腔定期檢查

  孩子長出乳牙後除了每半年定期一次口腔檢查外,當父母發現幼兒牙齒有缺損或變色,或抱怨吃冷熱飲時牙齒會感覺疼痛,也是一大警訊,應即刻帶孩子到牙醫診所檢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kes6196 的頭像
    ckes6196

    成功國小...健康中心....!

    ckes61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