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支持孩子 找到生命的蝴蝶(98年12月1日)

文/楊俐容

  開學已經有一段時日,最近陸續接到幾個孩子剛進入大學就讀的朋友打電話來訴苦。他們提到,孩子不是參加社團活動玩瘋了,就是群居終日無所事事。對於這個狀況,孩子堅持自己已經長大不要父母干涉;或者因為在外地讀書,以致鞭長莫及,父母除了叨念幾句,似乎也束手無策。令人費解的是,這些孩子國高中成績都相當不錯,上了大學以後,卻像泄了氣的皮球,對於學習失去了興趣與動力;如果又迷上網路,簡直就是雪上加霜,毫無挽回的餘地了。

  學習熱情是激發孩子積極向上,不斷往前進的動力。然而,什麼樣的經驗,才能讓孩子感受「從不知道到知道,從不會到會」的愉悅,終其一生對學習抱持高度的熱情呢?這個問題,或許可以從情緒的相關研究去尋找答案。

情緒經驗 影響學習動力

  心理學家Schachter和Singer針對人類的情緒經驗提出「認知評估論」,他們認為,當人們情緒受到外在事件刺激時,自律神經系統會受到激發而產生亢奮的狀態,但這只是一個未分化、不明確的情緒狀態,唯有經過個人的「認知評估」,才會形成明確、特定的情緒經驗。所謂「認知評估」,是指當一個人經歷某個事件或行動時,根據個人的習性、過去的經驗、現在的狀況……對此事件或行動加以解釋;簡單的說,就是一個人對某事件的看法。

  譬如當我們乘坐的車子在坡道上快速下滑時,自律神經系統會被激發,出現心跳加速、肌肉緊繃等生理現象。這個狀況如果發生在山區的道路,我們可能推論是車子煞車失靈,而產生驚恐的情緒;如果是在遊樂園乘坐雲霄飛車,雖然身體仍會緊張,恐懼感卻大為減低。這就是認知評估不同,造成情緒經驗差異的最好例子。

蝴蝶和老虎效應

  教育界流行一個說法:「求知的動力有兩種:一種是因為前面有蝴蝶翩翩起舞,引發孩子渴望追尋的熱情;另一種是因為後面有老虎緊迫追擊,使孩子不得不奮力向前。」對照「認知評估論」的觀點,可以想見,即使同樣積極努力,追尋蝴蝶的孩子的學習情緒是愉悅的;而被老虎追著跑的孩子的學習情緒,恐怕多是害怕、厭煩。

  追蝴蝶的孩子因為有目標,對學習能保持長久的好奇與興趣;被老虎追的孩子,只要有一天老虎不在,就沒有動力再往前邁進了。臺灣的孩子,國、高中階段升學壓力非常大,加上這幾年全球經濟不景氣,大陸又對外開放,競爭更激烈。老師、家長雖然擔心孩子的未來,卻不知如何陪伴孩子找尋他生命中的蝴蝶,多半會以威脅、恐嚇來激發孩子的動力,最終讓孩子成為被老虎追的受害者,犧牲了學習的熱情。上了大學以後,對學習倒盡胃口的孩子,多半來自這個原因。

  另一個衍生的問題是,追尋蝴蝶而學習的孩子,因為心中的蝴蝶永遠都在,所以累了可以歇息;如果是被老虎追,只能不斷努力向前,即使疲累不堪,也不敢休息;就算學業成就表現優秀,卻必須付出焦慮、憂鬱等代價,因而產生「所為何來」的疑惑。

學習樂趣在哪裡

  一名國中生被推荐加入學校的英語資優班,他告訴父母,他不想參加要在學校多留兩個晚上的加速學習課程。理由是:「我的英文程度在這個階段已經足夠,而且語言學習只要有興趣、方法,未來有練習的環境,能力很快就可以大幅提升。我希望多出來的時間,可以用來練習自己比較不擅長的數學,或者去運動、下棋、聽音樂、看小說……。」

  在這個連教育也講求績效的功利社會裡,這個孩子很幸運的獲得父母的了解和接納。他的父母不在意外界的看法和光環,而能肯定、支持孩子的決定。雖然這名國中生沒有進入英語資優班,但可以預期他擁有一片寬廣的學習天空,對學習保持高度的熱情與動力。

  一次和孩子分享學習課題的講座裡,請孩子們以一到十標出自己感受學習樂趣的程度,現場四五十名從小四到高中的孩子,竟然只有兩人的分數超過四,看了真是令人難過。多麼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在老師和家長的支持下,免除被老虎追逐的恐懼,找到屬於他們生命的蝴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kes6196 的頭像
    ckes6196

    成功國小...健康中心....!

    ckes61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