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作者:小熊媽

去年起,小小熊開始上小學後,開學的親師座談會就是我「趕場」的時刻。
今年小熊哥與小小熊都換了新老師,所以同一時段的親師座談會,又是媽媽轉檯的緊張2小時。

由於小熊哥是12年國教第四屆學生,在政策未明時,老大的教育還是要好好注意…所以我先去了五年級的座談會。
不過令人意外的是:五年級的新老師,十分有效率,在40分鐘內就把班級經營理念、班級常規成績計算方式、班親會組織等全部處理完了!

可能是學校小,雖然五年級新了分班,但很多家長都是老面孔(有些一、二年級也有同班過),所以誰熱心馬上就被選為班親會組織了!

同時,低年級的教室裡,人聲鼎沸,但是高年級的家長卻稀稀落落…大概是孩子大了,家長擔心(或關心)度也降低了吧?

趕到二年級班上,會議也結束了,於是和老師談談小小熊的狀況,然後看看老師發的紙本資料。小小熊老師的班級經營理念不錯,節錄如下:

*多看孩子的好,發現孩子的高貴

*不打、不體罰

*孩子有犯錯的權利,錯誤是孩子學習的良機

*面對考試結果的態度比考了幾分重要

*考試是個人隱私,老師不公布任何成績、不進行排名

看了心中很開心……這樣小小熊上學期末「我哭了,因為沒有前十名」的狀況,應該不會再出現了吧?

離開時我經過許多班級,看到很多老師與家長還在熱烈討論,才發覺:看起來互動緊密的,是分組座談的位置

我想起去年在小熊哥J老師的座談會,大家也熱烈發言,因為班上的位置不是排排坐,而是5~6人的小組座位方式!

最近小熊放學回家,問他學校有沒有什麼趣事?
他都想不太出來,感覺上課很「平凡而淡定」……不像四年級J老師在時,學校總有許多分組競賽集點的趣事,他會迫不及待地想告訴我。

九月號的親子天下,有兩篇文章讓我想起這個議題,大標題都是關於十二年國教的「學習共同體,齊步走
(最近的我,特別愛看12年國教議題啊……攸關小熊哥的未來吧?)

一篇是「改革,從桌子轉90度起」,
裡面提到教育官員與許多校長參考日本教室「學習共同體」的概念,從排排坐改為六人一組的座位方式,討論如何推動「學習共同體」的新教育理念。

另一篇(也是我推薦所有老師都該看看的一篇),
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陳麗華寫的「日本6件比我們做得好的事」,
內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四點:

…現在台灣小學課堂充斥著聲光與視覺等多媒體多媒體數位內容,對於要教的概念幾乎不整理、不歸納、不統整、不連結,也不板書。整堂課讓數位教材牽引著教學節奏與內容…教師成為數位教材的操縱員,喪失了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夫…

不過這篇文章的開頭照片,是我另一個感想的所在:這些日本孩子們,不是排排坐的

 

最近看到一篇報導:日本東京大學教育系教授佐藤學研究結果:「
教室排排坐,學生上課只聽老師講,只能培養聽命令組裝的製造業人才。」

新聞內容是:
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的「高峰對話」,由老師、校長談十二年國教。
秀山國小校長林文生指出,一位馬里蘭大學教授曾問他:

「為何台灣學校的教室都排排坐?這對學生合作學習很不利。」

文章說:歐美的教室是大桌子,四到六位學生坐在一起;台灣教室都是排排坐。

這位校長說:教學要轉型,要從「老師教」變成「學生學習」。

在日本佐藤學的研究指出,歐美教室沒有排排坐,但在以考試為主的東亞常見,且上課模式以老師教為主,而非學生參與。

排排坐,傳統講授的上課方式,上課都是老師講,學習效果好的是老師,不是學生。

座位方式,會改變師生的互動。從去年我參加那熱熱鬧鬧的J老師班親會,與今年排排坐快速結束的班親會,馬上就可以感受到不同。

這就是今年我參加班親會之夜的感想……「轉檯」實在太有效率,家長也都沒什麼意見,反而讓我想更多啊!

延伸閱讀:

校長看問題 老師為何難改變?  作者:林文生(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、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)  出處:親子天下38期

改革,從桌子轉90度起  作者:陳雅慧  出處:親子天下38期

日本6件比我們做得好的事  作者:陳麗華(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)  出處:親子天下38期

勁爆!連趕兩場的班親會之夜

我哭了,因為沒有前十名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kes6196 的頭像
    ckes6196

    成功國小...健康中心....!

    ckes61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