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腸病毒?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、6型B群克沙奇病毒、3型小兒麻痺病毒、31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,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。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,通常在春、夏季及初秋流行,台灣地區因為在亞熱帶,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。

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
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呢?主要是由呼吸道的口水飛沫傳染和胃腸道的糞口傳染,或者是接觸到病人的口水、鼻涕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。另外,也可能是兒童接觸到沒有症狀但是帶病毒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、咳嗽、打噴嚏飛沫,或是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。要注意的是,玩具常成為兒童間傳染的媒介,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童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。

腸病毒的臨床症狀
腸病毒可有不同的表微,不同的症狀。兒童主要的表現為發燒,手、口、足症: 水泡、丘疹、咽峽炎 ; 口腔上顎未端咽峽水泡,潰瘍,主因腸病毒種類不同,其喜歡侵犯的部位亦不同,而造成各式各類的疾病,例如柯沙奇A型比較喜歡侵犯皮膚以及黏膜,而柯沙奇B 型病毒會引起許多器官的病變(例如心臟、肋膜、肺臟以及肝臟),腸病毒各型多可侵犯腦膜、運動神經以及腦細胞,造成無菌性腦膜炎、麻痺現象以及腦炎,所以腸病毒可以引起各式各類的症狀,輕者像是一些感冒症狀、咽唊炎、口腔潰瘍等上呼吸道疾病或皮膚出現疹子或水泡或噁心、嘔吐和拉肚子等的腸胃道症狀,重者出現腦炎、肺炎、肝炎、心肌炎、胰臟炎甚至造成死亡。

如何預防腸病毒
1. 高危險群: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,有較高的比率得到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,要特別注意。
2.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: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、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。
3. 加強個人衛生:正確並且勤加洗手,可以預防自身感染,和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。不與別人共用毛巾、牙刷、手帕、餐具。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口鼻。
4. 兒童玩具應常消毒清洗,不讓幼兒養成咬玩具的習慣。玩具是孩子間互相傳染疾病的重要媒介,尤其是帶毛的玩具,以避免含有腸病毒口沫殘留於玩具上,降低接觸傳染的機會。
5.注意環境衛生:保持環境的清潔和通風。
6. 避免接觸受感染者: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,不要與病患(家人或同學)接觸。
7. 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的症狀請儘速就醫。
8.從小餵食母乳,可以提高寶寶對腸病毒的抵抗力。
9. 戴口罩:可以減少腸病毒飛沫的傳播。
10.陽光暴曬或室內經常的紫外線照射,可以大大降低腸病毒的活性。
11.乾燥: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。
12.高溫:食物加熱,內衣褲浸泡,50度C以上的溫度,腸病毒會很快的失去活性及死亡。
13.消毒:漂白水的洗滌擦洗疑似病人嘔吐分泌物物品地板,提高泳池餘氯,可以迅速讓腸病毒失去活性。
14.洗手:雖然大部份消毒劑及脂溶劑(酒精)都無法消滅腸病毒,但洗手卻可以大大減少手上可能沾染到腸病毒的量。

家裡有腸病毒生病小朋友時,如何預防腸病毒
1. 隔離生病小朋友與其他小孩,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(糞便、口鼻分泌物)。家裡的人和生病小朋友都應該加強洗手,尤其是在處理生病小朋友的糞便之後及飯前。
2. 不要與生病小朋友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瓶、奶嘴、湯匙等。生病小朋友應請假在家中休息,並且避免出入公共場所,以免傳染給他人。
3. 多補充水分,學童應請假(幼稚園大多規定一週不宜上學)在家休息,以免傳染給同學。
4. 對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幼(學)童,應特別注意其個人衛生習慣,避免與其他幼(學)童有親密的接觸行為,可建議就醫治療,並全力與家長溝通,儘量設法說服家長,讓病童在家好好休息至少一星期,或直至無發燒現象。
5. 對家中的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,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,嚴重程度可能提高。
6. 患者應避免與孕婦、新生兒及其它小朋友接觸。 

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,對於不同型腸病毒,有短暫的交叉免疫力,得過一種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,但無法得過一種就全部終身免疫。目前腸病毒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,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所以勤於正確洗手,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腸病毒的基本方法。

正確洗手五步驟:

1.濕: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


2.搓: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,兩手交叉並互相摩擦,兩手搓揉手掌及手背,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,此動作至少須20秒。


3.沖: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。


4.捧:捧水將水龍頭清洗乾淨。


5.擦:用擦手紙、乾淨的毛巾或手帕將手擦乾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kes6196 的頭像
    ckes6196

    成功國小...健康中心....!

    ckes61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