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聯合晚報╱劉開元】
68歲的「素蘭阿嬤」帶著邁入中年的兒子邱銘源,一起投入野鳥攝影,為保育奉獻心力;兒子更從她身上學會,要勇敢追求夢想。

記者鄭超文/攝影

在台灣保育界,年近七旬的「 素蘭阿嬤」是最讓人尊敬的鳥友,她63歲才拿起相機拍攝野鳥,更影響兒子邱銘源,跟著老媽一起為保育奉獻心力。

「媽媽都記錄台灣這片美麗的大地,為什麼我就不能? 」現年45歲的邱銘源,離開17年的公職,放棄優渥的鐵飯碗,追隨人稱「素蘭阿嬤」的老媽邱盧素蘭,一起加入記錄野鳥的工作。親子間擁有一樣的興趣和使命,母子倆說,拍攝野鳥是令人「感動」的工作。

今年已68歲的邱盧素蘭,原只是普通的家庭主婦,相夫教子40多年後,幾年前搬到新店五峰山,爬山種菜樣樣來,還到圖書館當義工,常有機會翻閱專業攝影雜誌,看到美麗照片及風景,讓她心動:「如果我會畫畫或攝影該有多好」。

愛拍鳥!63歲還報名去上攝影課

63歲那年,新店松年社區大學開設「數位攝影班」,素蘭阿嬤興沖沖報名參加,她獨鍾拍鳥,但想要拍出有表情、有姿態的鳥特寫,實在太難;她永遠忘不了用傻瓜相機費心拍了半天的第一張作品白鷺鷥,竟被老師形容「像一張白色衛生紙飛在半空中」。

不忍老媽熱情被潑冷水,邱銘源請教專業攝影師,如何能拍出好的鳥照片,朋友告訴三個要件:一是設備要一次到位,二是體力要夠,三是時間要多。他衡量母親身體不錯、退休時間也夠,三個條件解決兩個;至於設備問題,他走遍相機店,一問一個鏡頭要42萬元,本想縮手,後來想想買鏡頭的費用比「打針吃藥」好,於是咬著牙買下,再克難的接上單筒賞鳥望遠鏡,讓老媽可以張著老花的雙眼、抖著雙手,一步步實現夢想。

素蘭阿嬤(右)63歲開始投入生態、野鳥攝影,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。
記者鄭超文/攝影

不怕累!推十幾公斤器材趴趴走

就這樣,在兒子的支持下,素蘭阿嬤身著迷彩服、帶著兩個饅頭,推著十幾公斤攝影器材,開始在新店山區、台大校園追尋鳥蹤。沒多久,她先在台大前的人行道,拍攝到由樹洞飛出的五色鳥照片,像極了彩球。她把作品取名為「五色彩球」,被荒野保護協會選為自然保育攝影的優勝,震驚各界,許多人驚嘆「原來63歲的阿嬤,也能拍出好照片」。

後來,素蘭阿嬤又到野柳拍到繁殖於俄羅斯、西伯利亞、韓日等地,極少飛到江蘇以南的「棕眉山岩鷦」,造成台灣賞鳥界的轟動。之後幾年,捷運中正紀念堂、雙連站,以及新店市公所藝廊、松年大學都曾展出她的飛羽作品,「素蘭鳥相簿」更成為網路熱門轉寄的影像。

被感動!兒子放棄公職陪她追鳥

2006年,素蘭阿嬤更獲得帝亞吉歐公司推動的「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」100萬元資助,遠赴多個國家拍攝300多種野鳥。 就在同一年,邱銘源也決定從任職17年的公職離開,放棄令人稱羨的「鐵飯碗」,只領了22萬元左右的離職金及保險金,要跟著老媽一起投入生態保護的行列。

邱銘源說,這個決定是受到媽媽63歲才開始學攝影的影響,讓他決定,也要找一個可以「讓他感動」的工作。

那一年起,他陪著母親國內外跑透透,從原先沿途一路念「路難走」、「相機太重」,到後來開始佩服媽媽的毅力;後來他到生態工法基金會任職,喜歡上自助旅行,隨手塗鴉、隨處攝影,媽媽對他的影響非常大。

目前母子倆就住在隔壁,邱銘源每晚到媽媽家吃晚飯,順便蒐集媽媽拍的照片做後製處理,母子倆合力製作的「素蘭的野鳥相簿」,從2002年開始每年出版一本,已成為許多愛鳥民眾每年爭相擁有的桌曆。

邱銘源表示,長年與媽媽拍野鳥,他從媽媽身上學會兩點「家訓」;第一、先挑一件最喜歡的事情來做;第二、只要傻傻做,一定可以做到最好。媽媽63歲時,房子、車子、孩子什麼都有,卻開始學野鳥攝影,如今先後已出了40多本野鳥攝影集。他也用媽媽的故事教育小孩,如今他的兒子也愛上攝影,最愛拍汽車;雖然祖孫興趣不同,但邱銘源笑說,只要小孩能學會這兩點「家訓」就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kes61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